设定地震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的研究陈厚群,张翠然2023,4:307-314摘要(234)PDF(293)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 51247—2018)规定,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宜釆用与基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2005)的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应的“设定地震”确定。为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本文进行了确定设定地震内涵和步骤的高级科普性阐述,将按《〈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设定地震确定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补充说明》,以“最大发生概率原则”的确定方法加以说明。我国缺乏直接由强震记录统计的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权且采用美国“下一代衰减关系(NGA)”,其中涉及到震中距和断层距的转换,本文对转换过程进行了进一步论述,以期形成共识。此外,考虑到不同“NGA”衰减关系给出的加速度反应谱差异较大,提出确定设定地震反应谱的新思路。建议汇集已有岩基上较近距离的实测强震记录的反应谱资料,对其按震级和距离进行适当分档,然后插值确定设定地震的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这样既可以免除当前我国缺乏反应谱衰减关系的困难,还能使确定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的过程大为简化和合理。
强震动观测台站布设方案研究与实践张艳红,常廷改,钟菊芳,曾新翔2023,4:315-323摘要(163)PDF(231)强震动观测是准确把握强震动特征的最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强震记录的缺乏是目前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雅下地震观测台站的布设现状,结合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断裂活动性特点,考虑雅下工程建设的需要,基于雅下工程场址地震动输入机制综合研究需求,提出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四种布设方案。针对布设方案中满足最急需的原则,先期建设了米林、朗多、直白三个测点台站,并有效记录了2022年9月18日墨脱M3.9级地震、2022年11月10日墨脱M5.6地震,数据完整、可靠。研究将有助于今后逐步推进雅下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为雅下强震观测资料的积累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支撑。
地震波斜入射下深厚覆盖层河谷加速度分布特征分析王茂华,张艳红,胡晓2023,4:324-330,349摘要(182)PDF(247)我国西部地区普遍具有高山峡谷和深厚河床覆盖层的特点,而对于深厚覆盖层河谷场地的地震动分布特征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其相关地震动等效荷载输入的方法,研究了地震动P波和SV波入射角度及入射波峰值对深厚覆盖层河谷场地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P波和SV波入射角度一定时,入射波峰值对河谷两岸平台及岸坡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影响很小;(2) P波左侧入射时,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左岸平台及岸坡x分量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幅较大,z分量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幅较小保持在2倍左右,河谷覆盖层表面x和z分量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趋于均匀分布;(3) SV波左侧入射时,随着入射角度增大,整个河谷覆盖层表面x分量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出坡脚附近较小,中间部位和两岸平台较大;z分量放大系数呈现出相反的规律。这些结论可以为具有覆盖层河谷工程场址的地震动参数设计及加速度监测点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气候-水文变化对水力发电的影响预估综述鲁帆,杨姗姗,严登华,岳彩云2023,4:331-340摘要(185)PDF(283)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河川径流的均值、极值、过程及可利用量,从而影响流域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调度。因此,预测评估未来气候-水文变化对水力发电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阐述气候-水文-水电三者纽带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影响预估的技术流程、主要模型与方法,从区域与季节差异、不确定性、综合影响及适应性调控等三方面分析预估结果,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国气候变化与水电行业的实际特点,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建议进一步加强水文极值事件对水力发电影响、高海拔地区水循环机理及演变趋势等基础研究,并在考虑电力需求与多能互补的前提下,开展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综合风险预估和整体适应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防洪标准评估及防洪能力提升的探讨——以南平为例刘媛媛,刘洋,刘正风,林昱,陈玉,李匡,刘业森2023,4:341-349摘要(204)PDF(285)山地城市气候多变,区域内降雨时空变化大,地形复杂,同时受外洪、内涝、山洪的威胁,灾害叠加,复杂多样,城市的防洪能力迫切需要提升,然而单一通过提高防洪工程标准的做法并不能解决城市复杂的洪涝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利用水动力学模型,在科学评估山地城市防洪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上游蓄洪、下游分洪等综合工程措施,将受淹状态调控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降低城区内河道水位0.38~0.97 m,有效提升了城市防洪能力。
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胀缩性及耐水性试验研究赵卫全,张银峰,李娜,耿会岭,严俊2023,4:350-359摘要(158)PDF(228)为了探索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开展了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胀缩试验、崩解试验和冲刷试验,分析了微生物固化对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无荷载膨胀率、有荷载膨胀率、收缩率、收缩系数、缩限和耐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生物诱导生成的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膨胀土的膨胀率、收缩率、崩解量、冲刷量均有明显降低;总体上,养护前7 d各项指标降低迅速,养护15 d之后变化较小。
基于逐步回归的地下水超采区水位预测及控制指标研究李传科,徐扬,鲁帆2023,4:360-368摘要(171)PDF(270)为确定丰、平、枯不同水文条件下岩溶区域地下水位的控制指标,本文基于地下水开采利用情况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构建基于逐步回归的地下水位统计预测模型,应用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地下水超采区。研究表明: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实现区域采补平衡和填平历史超采引起的地下水亏空中已发挥重要作用。所建模型对区域地下水位的拟合效果较好,基于模型预测确定该超采区平水年控制埋深、最大控制埋深、最小控制埋深分别为4.97 m、5.47 m、2.26 m。与考虑地下水位自然波动特点确定的控制指标值对比表明逐步回归法的计算成果合理。本文成果为该区域地下水管控指标考核提供了依据,可供我国南方其他类似地下水超采区参考。
基于温度信息和历史阈值的蒸散发预报及修正韩信,张宝忠,魏征,车政,刘铁军,王军2023,4:369-383摘要(156)PDF(235)蒸散发(ETc)是陆面和大气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键要素,其精准预报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在作物充分供水条件下,重点考虑了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发展了基于温度效应的作物系数(Kc)和参考作物蒸散发(ETo)估算模型,构建了ETc预报模型(简称:MT);考虑极端天气情况的不确定性影响,通过构建历史阈值修正函数进一步发展了MT模型,形成了MT-threshold模型,并以涡度相关法实测值为依据,验证了MT-threshold模型在1~15 d预见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温度效应的Kc预报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较好,1~15 d预见期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率定后Hargreaves-Samani模型的ETo估算效果较好,1~15 d预见期的预报准确率均在72%以上,且冬小麦生长季的预报效果优于夏玉米生长季;MT模型在1~7 d预见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预报准确率>83%);MT-threshold模型在1~15 d预见期的预报效果有明显提升,1~7 d预见期的预报精度提高2%以上,预报精度均在86%以上;8~15 d预见期预报准确率提高8%以上,预报精度均在80%以上。因此,基于温度预报信息及作物生长历史阈值能够较好的实现ETc短中期预报。
PCCP管道工作性态的高性能仿真研究尚海龙,马宝龙,田苡菲,张跃飞,朱新民2023,4:384-395,402摘要(138)PDF(235)为了快速有效的对PCCP管道结构状态进行了安全分析评估,预防管道发生破坏,消除工程安全隐患,本文基于高性能仿真计算的安全裕度分析方法用来评估PCCP管道的工作性态,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8团建管局ST灌区的管道工程为例列举了管道结构状态安全评估材料参数及典型工况,研究计算了6种规格的PCCP管道预应力钢丝完好、断丝、管芯混凝土轴向开裂、断丝+管芯混凝土轴向开裂等工况,并对管道进行了安全分级。该方法汲取了AWWA推荐方法的基本思想,更易于理解和操作。
影响支柱绝缘子弹性模量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张立红,吕玮,张艳红,胡晓,王茂华,许亮华2023,4:396-402摘要(157)PDF(222)支柱绝缘子是大多数电力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在其中起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弹性模量是绝缘子一个十分重要且关键的物理量,其测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对绝缘子的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总结了文献中报道的支柱绝缘子弹性模量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准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从试验过程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考虑,结合弯曲负荷试验同时开展弹性模量的测量是较为合适的做法。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了应变片竖向位置、应变片环向位置、绝缘子长径比和重力因素对直立固定的支柱绝缘子弹性模量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片竖向位置和环向位置对弹性模量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绝缘子长径比和重力因素影响较小。所得结果与结论对提高支柱绝缘子弹性模量测量精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