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4年第22卷第2期
P. 11
第 22卷 第 2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Vol.22 No.2
2024年 3月 JournalofChina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 HydropowerResearch March ,2024
文章编号:2097 - 096X(2024) - 02 - 0129 - 09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核算
1
3
2
2
1
马 巍 ,李必琼 ,杨 凡 ,徐志雄 ,陈 晶 ,罗跃辉 2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昆明 650021;
3.云南省澄江市水利局,澄江 652599)
摘要:抚仙湖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源头型深水湖泊,湖岸陡峭,岸滩不发育,湖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质一
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近年来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持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影响,抚仙湖水位持续
降低、河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水质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因此,2017年针对入湖污染负荷占比最大且农田
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抚仙湖北岸片区实施了集截污、调蓄、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清水置换、湿地补水建
设于一体的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并将 1179.09亩农田改建为调蓄带湿地。从实施效果来看,调蓄带工程
2018—2021年期间减少的 TN、TP入湖负荷量分别为 245.84t、28.99t,调蓄带对抚仙湖北岸片区农田面源负荷削
减率均超过 81%;从生态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贡献大小来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湿地水质净化 >湖滨湿
地补水>水资源回用>清洁水资源置换;从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持续提升来看,水资源回用和清洁水资源替
换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关键词:农田面源污染;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生态调蓄带;抚仙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213.4 doi:10.13244?j.cnki.jiwhr.20230139
1 研究背景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 “琉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 [1] 。抚仙湖上层水质为 I类,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我国水
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抚仙湖湖岸陡峭,岸滩不发育,绝大部分岸段为岩石或砾石基质,基本没有
适合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 - 3] ,湖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质一旦被污染将很难
恢复 [4 - 5] 。然而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包括抚仙湖在内的高原湖泊流域
点源和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6 - 8] ,湖泊水质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力度严重滞后于流域入湖污染物增长
的速度 [9 - 10] ,2015—2018年期间抚仙湖水质已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11] ,并处于临近Ⅱ类水质标准的
上限,同时 2018年抚仙湖水体营养状态指数达到近年来最高(23.64) [12] ,藻华问题已在北部局部区域
出现,加之高原湖泊换水周期长、水流流速十分缓慢 [6,13] ,抚仙湖水质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14 - 16] 。为
此,2017年澄江市针对入湖污染负荷占比超过 75%、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的北岸片区实施
了集农村分散式污水拦截、农田尾水调蓄、湿地水质净化、微污染水回用与清洁水资源置换、湿地补
水和生态景观建设于一体 的抚 仙湖北 岸生 态调蓄 带工程 [17] ,将 1179.09亩 农 田用 地 建 成调蓄带湿
3
地,利用调蓄带 45.4万m 的有效库容拦蓄旱季北岸污染较重的入湖沟渠污水,经由调蓄带湿地静
置、水质净化后,再通过湖滨湿地净化后的入湖水体得到充分改善,同时通过调蓄带内泵站系统将
带内的水资源回用于汇流区的农田灌溉以减少上游水库的农灌用水,让更多的清水入湖,故抚仙湖
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在入湖污染物减排、清洁水资源置换和抚仙湖优质水资源节约方面具有显著的
功效 [17] 。本文基于 2018—2021年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实际运行的水量与水质监测数据,并
结合工程设计确定的相关参数,分析并核算生态调蓄带在截污拦沙、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湿地
收稿日期:2023 - 07 - 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02207)
作者简介:马巍(1976 -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模拟、水生态修复与调控研究。E - mail:79658466@qq.com
— 1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