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24年第22卷第2期
P. 14

图 2 抚仙湖北岸调蓄带工程及水质监测站点布置示意图
                                Fig.2 WaterqualitymonitoringstationsfortheNorthShoreStorageProjectinFuxianLake
              3.2 研究方法
                  (1)水质指标评价法。采用最常用的单因子评价法进行抚仙湖及入湖河流、入带沟渠水质评价,
              即取某一评价因子的多次监测平均值,与该因子的标准值相比较,当某一项指标超过某一水质类别标
              准值时,就表示湖泊或入湖河流、沟渠水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该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要求。
                  ( 2)数学模型法。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对入带水质净化,类似于生态型塘库系统,其污染物去
              除过程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即:
                                                               - kt
                                                        C = C·e                                         (1)
                                                         e   o
              式中:C为出水中污染物浓度,mg?L;C为进水中污染物浓度,mg?L;t为水力停留时间,d;k为反
                      e                            o
              应速率常数,L?d。
                  针对不同污染物,k值的取值如表 1所示。                                表 1 生态型塘库系统特征污染物降解系数
                  式( 1)表明,进入生态调蓄带中的污染物的去除率                             Table1 Degradationcoefficientofpollutant
              与水力停留时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关于生态型塘库系统                                        inecologicaltanksystem
              污染物去除反应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故本文暂不细致                                   参数               TN          TP
              分析水力停留时间对入带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大致                                              0.25(水温≥10℃)
                                                                     降解系数 k(L?d)                     0.20
              按旱季和雨季归类分析,并按照旱季和雨季入湖与出湖                                               0.10(水温<10℃)
              水质计算的去除率参数进行入带污染物减排效益核算。

              4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环境效益核算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是集泥沙拦截、污水拦蓄、湿地水质净化、微污染水资源回用、清
              洁水资源置换与湖滨湿地补水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10] ,利用生态调蓄带的有效库
              容拦截并调蓄抚仙湖北岸各沟渠枯水期污染较重的入湖污水、初期雨水高浓度负荷及雨季部分农业农
              村面源径流,在调蓄带湿地中充分静置、沉积及净化作用下削减负荷量,再通过湖滨万亩湿地净化
              后,入湖的水体水质得到充分改善,并减少湖滨湿地景观功能维持对抚仙湖清洁水资源的消耗,同时
              利用调蓄带内的微污染水资源回用于农田灌溉以减少上游水库的清洁水资源消耗,让更多的清水直接
              入湖,因此,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在入湖污染物减排、湖滨湿地生态景观的良好维持及增加流
              域清洁水资源效益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2
                —  1 3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