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0-6
P. 81
2.2 数据来源 研究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国家基础信息地理中心 1∶5 万、1∶25 万数字线划数
据,主要包含行政边界、水系、道路、地名注记等地理要素。地形地貌数据采用 SRTM 数字高程模型
数据。
研究区基本概况及灾害情况,来源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县级实施方案,以及山洪灾
害防治项目省级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水文资料来源于福建省水文手册,径流实测资料时间序
[8]
列为 1970—1992 年。生态环境资料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3 年生态系统分类结果 。
3 小流域山洪过程模拟方法
小流域暴雨洪水模拟计算假定暴雨洪水同频率,在设计暴雨成果基础上,采用 HEC-HMS 模型计
算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得到洪峰、历时等洪水要素 [9-10] 。考虑到参数率定及方法合理性分析,选取
有实测径流资料的司前小流域进行模拟计算,以验证方法的合理性。
3.1 资料收集 收集小流域影像、DEM、气象水文、河段控制断面、土壤资料等基础数据,划分子
流域及河段,提取模型计算需要的流域形状、面积与坡度、河道长度、土壤类型等参数(图 2),以满
足建立模型及模拟计算所需的输入条件。
图例
水文站
雨量站
节点
河网
流域
土壤类型
砂壤土
砂黏土
砂黏壤土
黏壤土
(a) 地形数据 (b) 土壤分布
图例
行政村
水文站
雨量站
节点
断面
河网
流域
(c) 断面设置
图 2 司前小流域基础数据
3.2 降雨模拟 根据引发山洪灾害的降雨特点,参考当地的水文基础资料,选取设计暴雨的历时、
频率和雨型,计算设计暴雨 [11] ,模拟降雨条件。由于流域汇流时间是小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重要特
征参数,因此应计算出流域的汇流时间,将其作为设计暴雨历时,计算对应时段的设计暴雨及设计
洪水。
由司前小流域汇流时间计算结果可得出,洪水频率越小,流域汇流时间越短,但大致保持在 5 h
— 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