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2020-6
P. 76
分 72.6 分,河流连通阻隔状况赋分 50 分。
龙江河干流已经梯级开发,河道连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河流下游水电站,特别是拉浪
和洛东水电站的阻隔作用相对较大,径流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河道连通性相比上游较差。通过现场
考察了解到龙江河不存在洄游鱼类,但存在半洄游性鱼类,需要在激流中产卵,但龙江河干流的水
电站均未建设鱼道,不仅对鱼类迁移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半洄游性鱼类数量下降。
另外,受河道两岸自然本底情况所限,部分乡村河段的河岸带及河岸 30m 范围内有农业活动及
垃圾倾倒,部分地区有房屋建筑和公路,存在一些程度较低的人工干扰情况。
4.1.3 河流化学完整性评估 河池市龙江河水质准则层评分为 97.2 分,其中,水温变异状况、耗氧
有机污染状况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均为 100 分,金城江区及其以下的河段汛期 DO 有所下降,影响了化
学完整性的最终评分。
DO 是反映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如果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
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反之,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金城江区
及其以下河段汛期自净能力稍有下降,原因可能是汛期面源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水体,使水体中耗氧
有机物含量升高,溶解氧消耗量增加。
4.1.4 河流生物完整性评估 河池市龙江河生物完整性准则层赋分 68.4 分,其中鱼类生物损失指数
为 100 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为 68.4 分。
不同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能够指示水体的不同污染程度,如襀翅目、毛翅目和蜉蝣目稚虫通
常出现在比较清洁的水体,四节蚨稚虫指示水体受到了重度污染,颤蚓、摇蚊类幼虫的存在表征水
体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 [25] 。金城江区及其毗邻河段存在摇蚊类底栖动物,说明河流中游有机污染物
累积较多。宜州区以下河段地处下游、地势平坦、开发利用强度较高,既承接上游和中游可能遭受
污染的来水,又受本河段人类活动扰动的污染排放影响,底栖环境污染较严重。
4.2 社会服务功能评价分析 河池市龙江河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综合评分为 66.1 分,其中水功能区
达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为 100 分,由于调查项目广泛,很难全部满足所有项目需求,导致公众满
意程度赋分偏低,防洪指标赋分为 0 分。
多数调查问卷填写人员表示河流水量不断流,河道景观优美,总体上对河流感到满意。但也有
部分人员反映,部分河段存在垃圾堆放、电鱼、河流鱼类有所减少、水葫芦爆发、沿岸不适宜进行
散步与娱乐休闲活动等问题。
河池市龙江河有防洪任务的城区河段达到防洪标准的河段比例较高,但乡村河段防洪体系建设
滞后,有防洪任务的河段达到防洪标准的极少,汛期沿岸居民经常遭受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总体
来看,河池市龙江河干流防洪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4.3 面临的主要问题 天然流量过程被改变,生态流量调度仍需优化调整。龙江河梯级水电开发对
天然径流过程造成了一定影响,加之河流两岸取用水等因素,龙江河天然流量过程发生了一些变
化,实测流量过程与天然流量过程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评估河池市龙江河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较高,
生态流量可以满足目标要求,但是水电梯级开发,特别是具有相当调节能力的拉浪、洛东等较大型
的水电站,造成的生态流量过程改变仍不容忽视。随着公众对河流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水
利、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对生态用水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水电站下泄流量的水量调
度方案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以满足下游水生生物生存、生物栖息地维护等的水量需求。
河岸带存在人工扰动情况,河道被重重阻隔。河岸带面临着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特别是邻近
陆域垃圾倾倒和堆放、农业耕种、公路及建筑物等人类扰动相对较强。同时,龙江河干流梯级水电
开发,导致河道被重重阻隔,不仅影响着鱼类的天然迁移过程,并且由于流量过程线坦化,不利于
半洄游性鱼类产卵所需基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类数量。
流域开发活动可能增多,水污染潜在风险仍然存在。龙江河干流河谷是河池市最具发展潜力的
区域,其地形、地貌、经济社会状况等条件相对较为优越,现有矿产开发、工业园区布局、城镇化
趋势等都预示着未来流域开发活动的增强趋势,这可能导致取用水量进一步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和
— 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