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2020-6
P. 80
闽江上游流域由于陆海之间热力差异造成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夏半年湿润多雨,冬半年干
燥 少 雨 , 降 雨 量 的 季 节 变 化 及 地 域 分 布 是 造 成 水 旱 灾 害 的 主 要 因 素 。 每 年 5—6 月 梅 雨 期 是 闽 江
上游流域暴雨多发期,暴雨中心多出现在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和仙霞山脉的迎风面,24 h 最大暴雨
量可达 200~400 mm。闽江上游年最大 6 h 暴雨均值呈现东西分异的特征,以光泽、建宁、宁化、
清流为界,西部区域为高值区,统计均值约为 75 mm,东部区域为低值区,统计均值约为 65 mm
(图 1(b))。
闽江上游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占整个闽江流域的 70%,水量占整个闽江水量的 75%。从流域面
积和水量来看,建溪为 3 个源流之首,沙溪最小。由于三大溪流多发源于 1000 米以上的武夷山,而
南平海拔仅 70 m,故河床坡度很大,水流湍急,险滩星罗棋布。闽江上游地区森林茂密,因此含沙
[7]
量与年输沙量都比中下游少得多 。
闽江上游地区山洪较易发生,主要集中于南平市、三明市。据不完全统计,1985—2012 年间,
闽江上游发生山洪灾害最多的是沙县,其次是宁化县、顺昌县。闽江上游流域山洪灾害事件的主要
类型为溪沟洪水和滑坡,泥石流发生较少(图 1(c))。
(a) 研究区 (b) 年最大 6h 暴雨均值离散图 (1980—1998)
图例
山洪
滑坡
泥石流
河流
湖泊
(c) 山洪灾害分布及类型图 (1985—2012)
图 1 闽江上游流域
— 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