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0-6
P. 79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8 No.6
2020 年 12 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December,2020
文章编号:1672-3031(2020)06-0515-11
闽江上游生态环境改变对山洪过程的影响研究
李 青 ,孙东亚 ,刘荣华 ,李昌志 ,刘 云 1,2
1,2
1,2
1,2
1,2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山洪灾害易发地区一般处于江河上游的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地带,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加剧了灾害程
度。选取闽江上游为研究区域,重点研究生态环境变化与山洪的耦合关系。以 2013 年闽江上游生态系统分类结
果为本底数据,利用 GIS 技术,模拟退耕还林、矿山恢复、生态封育 3 种生态最优情景以及生态退化情景。采用
HEC-HMS 模型,基于设计暴雨资料计算不同生态情景下洪水过程,进而分析生态优化及生态退化条件对山洪过
程的影响。由研究结果可得,生态类型优化对洪水削峰滞时作用显著,洪水峰值减小,洪水集中度减小、冲击力
减弱,不易成灾;生态条件退化后,洪峰值增加,峰现时间提前。因此,改善易灾地区生态环境,调节径流能
力,可有效提升抗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对于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改变;洪水过程;山洪;情景模拟;闽江上游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4/j.cnki.jiwhr.20190089
1 研究背景
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易灾地区一般地处江河
上游的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地带,森林植被和草地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易、恢复难的特点,森林、
[1]
草地、湿地的生态功能减弱,加剧了自然灾害程度 。生态环境变化改变了植被生态条件,促使流域
的降雨截留和洼蓄作用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流域坡面的阻力特性,影响流域汇流时间及
洪峰流量。因而,生态环境条件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孕灾环境之一,对洪涝灾害的致灾过程具有重要
[2]
影响 。众多学者通过研究生态环境变化与洪涝灾害的耦合关系,分析自然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地
表粗糙程度、容蓄水量和行洪路径产生的影响,揭示控制地表径流的速率、影响洪水演进的路径和
速度的规律 [3-5] 。
本研究以福建闽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域,重点研究生态环境变化与山洪过程的耦合关系。以闽
江上游生态系统分类结果为本底数据,设置典型小流域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情景,模拟计算小流域
暴雨洪水过程,分析生态优化及生态退化条件下山洪过程的变化情况,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评估提
供理论支撑。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流入东海。闽江主流上源为沙溪,在沙溪口
[6]
汇入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一段称西溪,南平以下即为闽江 。南平以上河段是闽江上游,本研究
闽江上游流域包含光泽县、邵武市、顺昌县等 13 个县,面积共计 2.8 万 km(图 1(a))。
2
收稿日期:2019-05-31;网络首发时间:2020-12-21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020.TV.20201218.1345.001.html
基金项目:中国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Z0145B032018);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126301001000150068);环境保护部科研
业务专项(JZ0203A132014)
作者简介:李青(1982-),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及预警技术研究。E-mail:liqing@iwhr.com
— 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