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0-6
P. 33

第 18 卷  第 6 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8  No.6
                  2020 年 12 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December,2020



               文章编号:1672-3031(2020)06-0469-10

                        潘家口水库氮与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及滞留效应分析



                                 余 晓 ,李国强 ,诸葛亦斯 ,杜 强 ,刘晓波 ,赵 冲                          2
                                                            1
                                                                              1
                                                                     1
                                                 1
                                        1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
                 摘要:潘家口水库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对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该水库为研究对象,分
                 析了建库以来水库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滞留效应。结果表明:建库以来水库 TP 浓度呈上升趋势,最
                 高达到 0.37 mg/L;库区 TN、硝酸盐的浓度较高,年际变化小,近 15 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4.4 mg/L、3.5 mg/L,氨氮
                 浓度基本低于 0.5 mg/L。库区氮、磷以滞留为主,其浓度主要受来水影响;磷的滞留效率呈下降趋势,近 5 年滞
                 留效率为-6%;氨氮滞留效率一直较高,近 5 年滞留效率为 72%;硝酸盐滞留效率呈增加趋势,近 5 年滞留效率
                 为 20%,硝酸盐和磷的滞留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垂向水质监测的分析表明,近年来库底存在内源污染
                 的显著释放和反硝化脱氮。潘家口水库库底沉积物污染严重,内源污染将是未来水库水质恶化的潜在风险。为了
                 保证水库的供水水质,抑制库区内源污染的释放,建议水库尽量保持高水位运行。
                 关键词:潘家口水库;总磷;总氮;滞留效应;内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4/j.cnki.jiwhr.20190217


               1  研究背景


                   氮、磷是水生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在自然和人类活动
               作用下其循环规律及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1-3] 。随着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汇入,
               水体氮、磷营养盐过剩,水体浮游藻类等异常繁殖,导致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4-6] 。据统计,全
                                                                  [7]
               球范围内 30%~40%的湖库遭受了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 ,25 km 以上的湖库有 63%处于富营养化
                                                                            2
                                                                                              [9]
                   [8]
               状态 ;我国有 66%以上的湖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其中重富营养和超富营养的占 22% ,43 个主要
               湖库中有 26 个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10] 。湖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水质问题之一,受到当今
               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5,11-12] 。
                   湖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修复,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修复工作,重点是对氮、磷外源负荷
               的控制。1970 年代严重富营养化的欧洲日瑞瓦湖,大力减少入湖外源负荷,湖泊水质逐渐恢复,至
               1998 年水体 TP 浓度降至 0.04mg/L,目前湖泊已恢复至贫营养状态                      [10] 。面对伊利湖严重富营养化问
               题,1972 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制定了《大湖水质协定》(GLWQA 1972),限制 TP 的入湖通量;随后伊
               利湖水质提升、富营养化现象改善,但近年来湖泊再次富营养化                               [6,15] 。瑞典富营养化严重的 Trummen
               湖,1959 年进行了外源输入控制后水质没有得到改善,1970—1971 年湖底全面清淤后湖泊水质才明
                                                [16]
               显改善,湖泊 TP 浓度降至 0.03 mg/L           。美国弗吉尼亚州 Occoquan 水库自 1960 年代水体富营养化严
               重,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同时,该水库采用含高浓度硝酸盐的再生水来控制内源污染,使得水库水质
               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供水水质要求                [17-18] 。不同湖库由于其物理、生物化学和生态特征的差异,采取相
               同的治理措施,水质响应不同;同一水体采取不同的治污措施,水质响应也不同                                       [19] 。湖库水体治污
               措施的成本高昂,实施难度大,了解湖库营养盐的变化特征、识别主要的污染源,对湖库的管理和
               修复至关重要      [20] 。



                  收稿日期:2019-12-17;网络首发时间:2020-12-09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020.TV.20201207.1007.002.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401701)
                  作者简介:余晓(1988-),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力学研究。E-mail:yxseu@126.com
                                                                                               — 469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