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21年第19卷第5期
P. 31

第 19 卷  第 5 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9  No.5
                  2021 年 10 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ctober,2021



               文章编号:1672-3031(2021)05-0469-07

                             堤坝裂缝集中渗流冲蚀起动判别指标对比分析



                                           李维朝 ,尚静石 ,李少朋 ,唐 斌                3
                                                           1
                                                  1
                                                                    2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2.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3.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摘要:管涌和裂缝集中渗流冲蚀均是堤坝中最常见的渗透破坏形式。但与管涌研究相比,国内外关于裂缝集中渗
                 流冲蚀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并且冲蚀起动的判别指标也不统一。鉴于此,本文参照泥沙动力学、桥基水力冲
                 刷、水土流失等相近学科中已相对成熟的水力冲蚀机理,在裂缝集中渗流作用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力坡降、流
                 速和水力剪应力 3 个最常用的裂缝冲蚀判别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水力坡降和流速两个判别指标虽然
                 可以直接测量,但临界值会受到裂缝宽度的影响;水力剪应力作为裂缝冲蚀判别指标,虽然难以直接量测,需间
                 接计算得出,但该判别指标不仅避免了裂缝宽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还可以将堤坝裂缝中水力冲蚀的起动与裂缝
                 发展过程紧密结合、连续描述。通过对水力坡降、流速和水力剪应力 3 个常用判别指标的对比分析,本文建议今
                 后统一使用水力剪应力作为裂缝冲蚀起动的判别指标。
                 关键词:集中渗流;冲蚀;水力剪应力;裂缝;堤坝
                 中图分类号:TV69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4/j.cnki.jiwhr.20210042


               1  研究背景

                   堤坝常因不均匀沉降、水力劈裂、土与建筑物变形不协调等原因而产生贯通裂缝,引发集中渗
               流冲蚀,导致溃坝。国外学者对 267 个土坝渗透破坏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裂缝集中渗流冲蚀破坏的
                                                                                 [2]
                      [1]
               占 49.8% 。作者对我国近年来 9 座水库渗透破坏险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 (表 1),7 座出险位置主要
               位于排泄水建筑物附近,1 座为大坝沉降量最大的断面,这些位置均为易产生裂缝之处。

                                        表 1  近年来部分水库渗透破坏出险现象与位置列表               [2]
                   编号        水库名称          出险年份                          出险现象与位置
                     1         八一           2004       先看到坝坡有渗流逸出,渗流出口的位置正好位于沉降量最大的断面
                     2        英德尔           2005                震后溢洪道下游右侧漏水,上游左侧有漩涡
                     3         岗岗           2007                    新建泄洪排沙洞下游附近排水
                     4        小海子           2007                      坝基渗流从排水沟内排出
                     5         曲亭           2013        大库大坝左侧灌溉洞进水口沿洞线下游约 20 米处水面有漩涡出现
                     6         联丰           2013               新建放水涵洞出口上部左侧发现渗透破坏现象
                     7         星火           2013                 溢洪道闸室左侧翼墙与土坝结合处渗漏
                     8        翻山岭           2013                      左坝肩山体出现渗透破坏
                     9        杨湾桥           2013               放水涵管漏水,大坝下游右岸坝坡发生塌坑`
                   当前国内外渗透破坏研究以管涌为主,主要是研究材料物理性质和应力状态等对管涌起动与发
                                             [6]
                                                                                       [4]
               展的影响    [3-8] 。如 Fleshman 和 Rice 研究了管涌起动的力学机制,Chang 和 Zhang 研究了复杂应力状
                                                [7]
               态对临界水力梯度的影响,Moffat 等 研究了试验条件下无黏性土试样管涌演化的时空过程,Fannin

                  收稿日期:2021-02-19;网络首发时间:2021-09-23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020.TV..20210923.1227.001.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5004);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试验室项目(SKL2020ZY09)
                  作者简介:李维朝(1979-),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堤坝、地质灾害和环境岩土研究。E-mail:liwc@iwhr.com
                                                                                               — 469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