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2020-6
P. 47

(a)2009/2010 年                    (b)2012/2013 年
                                图 4  2009/2010、2012/2013 年干季的 SPI6 空间分布以及各水文站的 SRI6
               示 , 2012/2013 年 干 季 , 景 洪 水 文 站 干 季 径 流
               量由多年平均 118.2 亿 m 增大至 169.0 亿 m ,增
                                    3
                                                     3
                            3
               加 了 50.8 亿 m , 增 幅 达 43%; 2012/2013 年 干
                                                  3
               季径流量比 2009/2010 年增加 67.0 亿 m ,增幅                  径流量/亿 m 3
               66%。清盛水文站 2012/2013 年干季径流量由多
                               3
                                                3
               年 平 均 177.9 亿 m 增 大 至 231.5 亿 m , 增 加 了
                      3
               53.6 亿 m ,增幅 30%;2012/2013 年干季径流量
                                          3
               比 2009/2010 年 增 加 58.9 亿 m , 增 幅 34%。 景                景洪  清盛  琅勃拉邦  廊开  那空帕农  穆达汉  巴色  上丁
               洪站的多年平均(1960—2009)干季径流量占清
               盛 站 的 比 例 为 66%, 2012/2013 年 干 季 增 大 到           图 5  2009/2010 年、2012/2013 年和多年平均干季径流量
               73%。2012/2013 年澜沧江干流梯级电站发挥的调丰补枯作用使湄公河干流,尤其是清盛站的旱季径
               流量较多年平均增加显著。
                   根据景洪站和清盛站 1960—2009 年和 2010—2015 年的流量资料,统计分析了这两个水文站干季
               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百分比在澜沧江干流梯级水库运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澜沧江干流梯级
               水库运行后,景洪水文站干季径流量由天然情况下的 118.2 亿 m(1960—2009 年间干季径流量占年径
                                                                         3
               流量的 21%)增大至 177.7 亿 m(2010—2015 年干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41%),增加了 59.5 亿 m(占比
                                          3
                                                                                                     3
               增加 20%)。清盛站干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由 21%增大到 33%。可以看出,澜沧江干流梯级水
               库不仅在 2012/2013 年干季发挥了补水作用,而且在其运行后总体上增加了湄公河干流干季径流量。
               考虑到干季是湄公河流域农业用水高峰期                    [31] ,澜沧江干流梯级水库的运行对于缓解湄公河干季的旱
               情以及保障全流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5  结论和建议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年降水趋势性变化不显著。1948—2014 年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达到中旱
               等级的年份包括:1968、1992、1971、1958、1993、2010、1967 和 1955 年。SPI 变化趋势显著的地
               区包括澜沧江源头、琅勃拉邦周边和巴色至上丁区间,这些区域的 SPI 呈增大趋势(降水增多)。
                  (2)澜沧江-湄公河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干季 SRI(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雨季各区间变化
               趋势不同,下游上丁站 SRI(流量)略有下降趋势。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 2009/2010 和 2012/2013 年干季经历了两场气象干旱,其中 2012/2013 年


                                                                                               — 483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