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21年第19卷第4期
P. 35

管混凝土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截面,在流量特别大的方案中,主拱肋可选用桁式钢管混凝土截
               面。拱上槽桥采用结构简支、桥面连续的方案,4 ~ 5 孔可设置一道桥面伸缩缝,保证行车舒适性与
               桥面耐久性。本文以一座主跨 160 m 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槽桥合建结构概念设计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分
               析,见图 5 所示。
                                                            3
                   槽桥主跨长 160 m,纵坡 8‰,设计流量 20 m /s。上部结构采用双幅 14 m 预制箱梁,结构简支桥
               面连续。拱截面采用如图 6所示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截面,总高为 3.0 m,单管管径为 1.2 m,壁厚 20 mm。
               矢高为 32 m,拱曲线采用悬链线,拱脚采用固结体系。拱上立柱均采用钢管混凝土,管径为 1.2 m,
               壁厚 16 mm,立柱横撑与拱肋横撑均采用 0.8 m 钢管。在概念设计之初,为了优化主拱肋受力,采用
               等效单肢钢管混凝土拱肋对悬链线参数 m 从 2.1 ~ 2.5 进行了结构分析,图 7 反映了随着 m 从 2.1 增大
               到 2.5,拱脚处弯矩值增大 77%,L/4(L 为拱桥计算跨径)处弯矩值增大 40%,故选定 m=2.1。箱梁内
               部过水断面分为左右两线,桥面宽度为 11.5 m,公路荷载等级按双车道公路-I 级考虑,箱梁其余细
               节构造与 2.1 节中类似。


















                                              图 5  上承式拱槽桥合建桥型图(单位:cm)






















                                          图 6  上承式拱槽桥合建结构典型横断面(单位:cm)

                   管中混凝土收缩、徐变采用降温方式施加。水集度、交通活载、恒载等作用产生的轴力与弯矩
               效应在关键截面处所占份额比例分别如图 8(a)—图 8(d)所示,从图中可见,拱脚处轴力与弯矩主要
               受结构恒载控制,而到了 L/4(L 为计算跨径)和拱顶处水集度和交通活载产生的合计效应已经超过了
               结构恒载。对于钢结构拱肋来说,由于水重和车辆荷载均属于活载,其在 L/4 拱到拱顶区域内,由活
               荷载产生的局部应力幅效应明显,在节点细节设计时更要注意疲劳问题。
                   在荷载组合作用下,拱脚、L/4 拱、拱顶钢管和管内混凝土最大应力情况列于表 1 中,结果表明
               主拱肋强度储备充足。拱整体稳定性如图 9 所示,整体面内稳定系数为 6.89,面外稳定系数为 7.83,
               均大于公路拱桥规范限值 4.0。在交通活载下,拱肋正负最大挠度出现在 L/4 附近,正负最大挠度总
               和为 3L/10 000,远小于规范限值 L/1000。在水集度荷载下,其挠度为 0.022 m。总体来说,哑铃型主


                                                                                               — 39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