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0-6
P. 12

要农作物耗水当量与气候响应关系,表明不同作物耗水变化的气候响应模式差异较大,整体受降水
               和温度的影响显著。
                   辽宁省所在的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土壤肥沃,总耕地面积为 4.09 万 hm ,占全
                                                                                                    2
               省土地面积的 27.65%。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玉米生产多以雨养为
               主,灌溉为辅      [10] 。不同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各地区玉米产量差异明显,且农作物水足迹
               中的主要因素大气降水呈波动变化。因此,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 1987—2018 年辽宁省春玉米
               生产水足迹,并重点分析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辽宁省农作物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辽宁省春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       辽宁省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为玉米种植气候适宜区             [11] ,辽宁省 14 个地市均有玉米种植分布。辽宁省四季分明,日照丰富,
               积温较高,雨热同季,年均累积降水量 600 ~ 1100 mm,是东北三省中降水最多的省份;但辽宁省雨
               量空间分布极为不均,降水量东部明显多于西部。其中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可达 1100 mm 以上;西部

               地区年降水量最少,为 400 mm 左右,干旱最为严重;中部的平原地区降水量相对适中,年平均 600
               mm 左右。
               2.2  数据来源      基于 1987—2018 年辽宁省气象、农业统计和作物等相关数据。(1)气象数据源于中
               国气象网(http://data.cma.cn/wa),主要包括辽宁省 19 个气象站点(见图 1)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
               地理数据,以及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及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数
               据。(2)农业统计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主要包括春玉米产量数据、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及化肥
               施用量等数据。(3)作物数据包括生育期数据和作物系数,玉米生育期数据(4 月 11 日—9 月 20 日)源
               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



























                                                   图 1  辽宁省气象站点分布
               2.3  研究方法

               2.3.1  辽宁省春玉米生育期划分             根据实际生产实践经验并结合辽宁省水利电力厅编制的《辽宁省抗
               旱资料汇编》,玉米生产经历播种、出苗、拔节、抽雄、灌浆、乳熟、成熟等主要发育时期,生产起
               止日期为 4 月 11 日—9 月 20 日,共历时 163 d。
               2.3.2  农作物蒸散量 ET     C  农作物蒸散量通常指农作物在生长期间蒸发蒸腾所消耗的水资源量,通常
               采用 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 Penman-Monteith 模型。首先,利用气象参数计算参考作物
               ET ,之后根据作物系数 K 对 ET 进行调整,获得具体农作物蒸散量 ET                           [12] 。
                 0                    c     0                                  C
                 — 448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