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20-6
P. 14

图 2  辽宁省春玉米生产水足迹年际变化

               迹 自 2002 年 起 变 化 幅 度 减 小 , 但 仍 呈 现 下 降 趋
               势,主要原因是辽宁省大力推广玉米节水抗旱新品
               种以及扩大种植面积,逐步提高农业管理水平,从
               而使春玉米产量不断上升且水足迹平稳下降                    [10] 。由
               图 3 可知,辽宁省春玉米生产总水足迹主要由绿水
               足迹构成,其次是灰水足迹,最后是蓝水足迹,多
               年 水 足 迹 占 总 水 足 迹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54% 、 27% 、
               19%, 说 明 有 效 降 水 是 春 玉 米 生 产 耗 水 的 主 要 来
               源,灰水足迹大于蓝水足迹居于水足迹生产的第二                                   图 3  辽宁省春玉米生产水足迹比重构成
               位,这与玉米种植过程中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农业污染有关                              [15] 。整体来看,绿水足迹和蓝水足迹
               呈负向变动趋势,即在绿水足迹占比较大年份,蓝水足迹占比较小,反之亦然。同时,灰水足迹呈
               不断降低趋势。
               3.1.1  绿水足迹变化        1987—2018 年辽宁省春玉米生产绿水足迹如图 4 所示。整体来看,研究时段
               内辽宁省春玉米绿水足迹每年以 6.28 m /t 速率减少,多年平均值为 745.73 m /t,占总水足迹的 54%。
                                                                                    3
                                                  3
               其中 1994 年辽宁省春玉米生产绿水足迹最高,达到了 1150.82 m /t; 2002 年 绿 水 足 迹 最 低 , 仅 为
                                                                           3
               541.59 m /t。通过对比数据发现,研究时段内蒸散量 ET 整体上大于降水量,春玉米绿水足迹与蒸散
                      3
                                                                 C
               量 ET 呈反向变动,与降水量数值变化基本一致,在降水量多的年份,绿水足迹大,反之,绿水足迹
                   C
               小。其中,春玉米生产绿水足迹较高的年份主要有 1994—1995 年、1997—1998 年、2001 年、2005
               年、2010 年、2012 年等,与前人对辽宁省降水时空分布差异的研究结果一致                               [16-17] 。此外,绿水足迹
               还 和 当 年 春 玉 米 产 量 相 关 。 例 如 1989 年 , 降 水 量 仅 为 332.35 mm, 但 春 玉 米 绿 水 足 迹 较 大 , 为
               900.26 m /t,主要与当年粮食单产较低有关。绿水作为不产生径流而被农作物利用的降水,下一步应
                      3
               提高绿水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
               3.1.2  蓝水足迹变化        1987—2018 年辽宁省春玉米蓝水足迹如图 5 所示。近 32 年间辽宁省蓝水足迹
               波动变化较大,整体以每年 1.06 m /t 的速率增长,年平均值为 279.37 m /t,占总水足迹的 19%。其
                                               3
                                                                                 3
               中,1998 年辽宁省春玉米生产蓝水足迹最低,仅为 8.12 m /t;2000 年蓝水足迹最高,为 754.37 m /t。
                                                                    3
                                                                                                        3
               蓝水足迹变化趋势与绿水足迹相反,主要是受降水量和 ET 的影响,表明蓝水作为从自然水体中提取
                                                                    C
               出的灌溉用水,较低的增长率则降低了对农业灌溉技术的要求。因此,在降水量较少的年份,蓝水足
               迹明显较大,反之,蓝水足迹较小。据上述历史资料显示,在丰水年份,如 1990 年、1994—1995 年、
               1998 年、2005 年、2010 年等,辽宁省降水量往往较多,作物有效降水量较高,作物蒸腾蒸发量中灌溉
               水较少,因此春玉米蓝水足迹也较小;在降水量相对较低的年份,如 1989 年、1997 年、2000 年、2002
               年,2009 年、2014-2015 年等,辽宁省春玉米蓝水足迹较大,主要原因是相关年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干旱及风雹灾害,同时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18-19] 。


                 — 450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