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21年第19卷第5期
P. 22

并行计算程序分为两个模块,即计算静力场计算程序模块和计算地震动响应分析的模块,每个
               模块包括位移场的计算和应力场的计算。
               2.3  并行计算效率

                  (1)计算模型。以泰山公司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左岸边坡,在下文中简称为“边坡”,为计算模
               型,考查以上并行计算程序的计算效率。该边坡的岩性主要为黑云角闪片岩,间夹浅色花岗片麻
               岩,发育 fs1 小断层,下盘面呈摩擦镜面状                [12-13] ,上盘岩体较完整。在边坡开挖过程中沿此结构面卸
               荷,地表裂开,对此断层采用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处理。在下文的稳定计算中,岩体及结构面的物理
               力学性能指标采用文献[13]的建议值,地基岩体的动态变形模量取其静态变形模量;地基岩体的动
               态抗剪强度参数的标准值取其静态抗剪断参数的标准值。

















                          (a) 有限元网络          (b) 滑块体            (c) 断层及滑动面        (d) 滑动面及预应力锚索

                                                     图 2  有限元计算模型
                   有限元模型以左岸边坡岩石边坡滑块体、地质结构面、库水作用以及近场地基作为整体系统。
               fs1 断层作为具有摩尔库伦特性的接触面,预应力锚索概化六面体直杆,计算模型取库底平均高程
               372.23 m,由库底向下延约 102 m 至 270 m 高程,面向左岸边坡,前后跨度 280 m,左右宽度 190 m。
               如 图 2 所 示 , 模 型 的 有 限 元 网 格 共 有 94521 个 六 面 体 单 元 , 975 个 三 菱 柱 单 元 , 103 465 个 节 点 ,
               310 395 个自由度。下面首先以边坡的静力计算考察并行计算效率。
                    (2)并行计算效率。以阶跃动荷载的形式施
                                                                            表 1  并行计算效率
               加静力荷载,采用动力法计算,以最后的计算稳
                                                                  进程数       计算耗时/s        并行计算效率/%
               定值作为静力计算结果。静力计算持时 6 s,时间
                                                                    2        39600            100
               增量步为 0.000 01 s,计算 60 万步得到静力稳定
                                                                    4        21600            91.7
               结果,分别进行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串行计算                                6        14400            91.7
               在 一 台 服 务 器 上 进 行 , 其 配 置 为 Intel(R)Core             8        10800            91.7
              (TM)i7-10700CPU@2.9GHz, 耗 时 45 h。 并 行 机              10         9453            83.8

               配 置 为 Intel(R)Xeon(R)CPU E5 2620 V4(2.1G/           20         7278            54.4
               睿频 3.0G/8 核 16 线程/20M/8GT/85W)。分别采用                 30         5256            50.2
                                                                   40         4203            47.1
               如表 1 所列的不同进程数,完成并行计算。以 2
                                                               注:计算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2个进程耗时 39600乘以 2除以其他
               个进程为基准,并行计算效率为 100%,4、6 和 8
                                                               进程数乘以对应的计算耗时,如:2×39600/(4×21600)=91.7%。
               个进程的并行计算效率均为 91.7%,10、20、30
               和 40 个进程计算效率依次为 83.8%、54.4%、50.2%和 47.1%,随着进程数的增加,计算耗时显著减
               少,但并行计算效率逐渐降低。
                   注意到并行机一个节点为 8 个 CPU,由于在一个节点内集成的 8 个 CPU 间进行通信,通信效率较
               高,在一个节点上的并行计算效率高达 91.7%。超过 8 个进程后,需要跨节点工作,节点间的信息交
               换导致计算效率降低。显然通信效率与并行机的架构有关,此外,还与数值模型的规模有关。随着
               进程的增加,通信界面增多,并行计算效率降低。但是,随着进程数的增加,总耗时一直在降低。
               与串行耗时 45 h 相比,40 个进程的计算耗时仅为 70 min,显然,并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 460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