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0-6
P. 87
700 600
生态系统现状洪水过程
600 退耕还林洪水过程 500 生态系统现状洪水过程
退耕还林洪水过程
(m 3 /s) 500 (m 3 /s) 400
400
流量/ 300 流量/ 300
200 200
100
100
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时间/0.5h 时间/0.5h
(a) 100 年一遇 (b) 20 年一遇
图 9 沙溪支流小流域矿山恢复情景洪水过程对比
300
400
生态系统现状洪水过程 生态系统现状洪水过程
350 250
退耕还林洪水过程 退耕还林洪水过程
300
(m 3 /s) 250 (m 3 /s) 200
150
流量/ 200 流量/ 100
150
100
50
50
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时间/0.5h 时间/0.5h
(a) 100 年一遇 (b) 20 年一遇
图 10 寺前小流域生态封育情景洪水过程对比
1200
600 植被改进洪水过程 植被改进洪水过程
植被退化洪水过程 1000 植被退化洪水过程
500
(m 3 /s) 400 (m 3 /s) 800
流量/ 300 流量/ 600
200
400
100
200
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时间/0.5h
时间/0.5h
(a) 100 年一遇 (b) 50 年一遇
图 11 司前小流域生态退化情景洪水过程对比
比两种情景的峰现时间可以发现,生态优化情景下峰现时间有所延迟(图 10)。
4.2.2 生态退化情景 司前小流域生态类型由 14%常绿针叶林及 2%常绿阔叶林退化为 16%的裸土,
洪水重现期 100 年一遇,生态退化比现状条件下洪峰增加 11.11%(表 6),洪水重现期为 50 年一遇,
增加洪峰 17.46%。峰现时间均提前 1 h(图 11)。
5 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闽江上游为例,将 2013 年生态分类结果作为本底数据,选取 4 个小流域分别模拟了退耕
还林、矿山恢复、生态封育 3 种生态最优情景以及生态退化情景,通过模拟计算,分析生态条件变化
对于小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
下 八 沙 小 流 域 采 取 退 耕 还 林 措 施 , 水 田 全 部 变 化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 不 同 频 率 下 , 削 减 洪 峰 为
8.54%~21.25%;沙溪支流小流域采取矿山恢复措施,采矿场全部转化为常绿阔叶林,不同重现期
— 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