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2年第20卷第3期
P. 11
5 种环境水流组分 [45] 。这种划分有其不足,如小洪水和大洪水的界定仍基于水文学上洪水频率的概
念,缺乏生态学内涵;高流量的确定依赖于主槽存在与否,对长江上游这种洪泛滩区不明显的 U 型
或 W 型河道(分汊河道)较难确定;逐月低流量和极端低流量等组分同样是水文学的概念。也就是
说,上述自然水流情势中的流量组分多数仍体现为“水文组分”而非“生态水文组分”。
图 1 至图 3 所示的概念模型曲线上存在 2 个峰值和 2 个谷值,在对该曲线实现科学的定量化后,
可以借助这些峰谷值(阈值)对特定河段的水位(从而流量)组分进行划分。此外,对水文数据的数据
挖掘已成为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水文-近岸带涨落关系可将简单的水位上涨过程
映射为更为复杂的双峰过程,有望在针对水文过程的数据挖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5 结论
在天然河流中存在其特征与主流带有较大不同的近岸带。本文基于对近岸水体特征的认识对近
岸带的定义进行了拓展,将近岸带定义为“水深、流速及床面剪应力相对较小、河床边界对水流约束
相对较强、水体光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沿河流纵向连续的沿岸条带状水域”。按照这一定义,随着水位
的抬高,河流近岸带尺度(表现为近岸带宽度、面积或体积)的变化不是单调的,而是会出现变大-变
小-再变大-再变小的“双峰”形态。这种变化关系对顺直、弯曲和分汊河道具有共性,可称为“水文-
近岸带涨落关系”。从时空连续性上看,近岸带为河流水域中最具有连续性的结构,从景观生态学的
观点来看,可认为是河流水域中最具有一般性的条带状基质,而在流量较大时出现的主流带体现为
在近岸带这一基质上的突变或涌现。应用这一关系的难点在于对近岸带的科学界定。本文以长江上
游为例对如何界定近岸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将长江上游岷江口至赤水河口江段鱼类产卵场中心点
在繁殖鱼类种类最多的 4 月份平均流量下的水深(6 m)作为区分近岸带和主流带的临界水深,通过统
计获得了鱼类产卵场非常密集的南溪-江安江段的水文-近岸带涨落关系,统计结果基本印证了所提
出的水文-近岸带涨落关系曲线的双峰特征。但这种仅基于水深界定近岸带的方法有其不足,对近岸
带的界定仍需结合流速、泥沙沉积特征等进一步研究。在完成水文-近岸带涨落关系的定量化后,该
关系有望为河流生态水文组分的划分提供相关阈值。
参 考 文 献:
[ 1 ] SCHIEMER F,KECKEIS H,RECKENDORFER W,et al . The "inshore retention concep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large rivers[J]. Arch . Hydrobiol .,2001,135(2):509-516 .
[ 2 ] LAPOINTE N W R,CORKUM L D,MANDRAK N E . Macrohabitat associations of fishes in shallow waters of the
Detroit River[J]. Journal of Fish Biology,2010,76(3):446-466 .
[ 3 ] 邓朝阳,朱仁,严云志 . 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J]. 淡水渔业,2013,43(1):
28-36 .
[ 4 ] 魏卓,张先锋,王克雄,等 . 长江江豚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及其栖息地现状的初步评价[J]. 动物学报,
2003,49(2):163-170 .
[ 5 ] 何亚平,费世民,陈秀明,等 . 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类型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8,29(5):1-5 .
[ 6 ] 杨胜天,王雪蕾,刘昌明,等 . 岸边带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6):894-905 .
[ 7 ] 张建春 . 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143-146 .
[ 8 ] 黄胜 . 中国海岸河口研究的发展和现状[J]. 海洋工程,1983(1):17-23 .
[ 9 ] SEYMOUR R . The near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study[J]. Journal of Waterway,Port,Coastal,and Ocean Engi⁃
neering,1983,109(1):79-85 .
[ 10] 谷国传,胡方西 . 我国沿海近岸带水域的悬沙分布特征[J]. 地理研究,1989,8(2):1-15 .
[ 11] 陈祥锋,贾海林,刘苍字 . 连云港南部近岸带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74-81 .
— 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