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2021年第19卷第6期
P. 64

宽变化的敏感性较强;而 k 与 k 的变化规律呈多项式函数关系,受隙宽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双组
                                            xy
                                       xx
               裂隙模型中,各分量与隙宽均呈幂函数关系,其中 k 与 k 的系数分别为 17.336 和 17.074,二者受隙
                                                                   yy
                                                               xx
               宽变化的影响较强,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k 的幂指数与系数分别为 1.9231 和 0.0206,表明隙宽的
                                                        xy
               变化对其影响不大。隙宽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单组裂隙的渗透系数量值与变幅略大于双组裂隙,
               表明裂隙组数的减少会增大渗透系数对隙宽变化的敏感性。
               3.4  符合统计规律的结构面几何特征影响                    实际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中岩体节理的分布符合一定
               的统计规律,这里采用假设结构面特征服从一定的统计概率模型,根据统计数据(表 2),设置随机裂
               隙的表征单元体的间距服从均值为 0.3 m 的负指数分布,同时设置倾角和迹长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均
               值为 60°)和对数正态分布(均值为 8 m),通过分别改变其均值,研究倾角和迹长对于渗透特性的影
               响。
               3.4.1  倾角   结构面的间距和迹长满足表 2 所示的概率模型,倾角则服从正态分布,均值由 0°开始增
               大至 90°,标准差为 10°,计算结果如图 7 和图 8 所示。


                                       表 2  计算倾角影响时的统计概率模型 (改变倾角均值)

                                    统计概率模型                        均值                        标准差
                      倾角             正态分布                          60°                       10°
                      间距            负指数分布                         0.3m                       0.3m
                      迹长            对数正态分布                         8m                        8m

                                   90                              6
                             105       75
                         120               60
                      135                     45                   5
                                                                  (cm/s)  4
                    150                         30
                  165                             15
                                                         K xx      3
                  180                              0     K xy
                                                         K yy     渗透系数最值×10 -5 /
                  195                             345              2
                    210                         330
                                                                   1
                      225                     315
                          240              300                     0
                              255      285                               k xx         k yy
                                  270                                                             k xy
                                                                                 渗透张量分量
                         图 7  渗透张量随倾角的变化 (服从统计规律)                        图 8  各渗透张量分量的最值

                   由图 7 和图 8 可知,k 与 k 随倾角与其渗流主方向的接近而增大,k 在倾角为 0°和 180°时达到
                                           yy
                                      xx
                                                                                 xx
                                                                          °
                                                                    °
               最大值,在倾角为 90°和 270°时达到最小值;k 在倾角为 0 和 180 时达到最小值,在倾角为 82° ~ 98°
                                                         yy
               和 262°~278°时达到最大值,k 在倾角为 45 、135 、225 和 315 时达到最大值,在倾角为 0°、90°、
                                                                         °
                                                                   °
                                                             °
                                                       °
                                           xy
               180°和 270°时达到最小值。对比各渗透分量的最值,k 的最大值是 k 的 57.5%,是 k 的 48.4%,因
                                                                 xy
                                                                              xx
                                                                                             yy
               此在满足一定的统计规律条件下,k 受倾角的影响最大,k 受倾角的影响较小。
                                               yy
                                                                    xy
               3.4.2  迹长   在非完全贯通的裂隙情况下,裂隙作为导水通道,其迹长势必影响岩体的透水性。在
               倾角和间距满足表 2 所示的概率模型条件下,以 1 m 为间隔计算渗透张量随迹长的变化过程,计算结
               果如图 9 所示。
                   可以看出,裂隙迹长为 1 ~ 2 m 时,水平及竖直方向的渗透分量均为 0,即未有渗流通道存在。
               各渗透张量分量均随裂隙迹长的增加而增大,其中 k 对迹长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各分量的增长速度
                                                               xx
               由快变慢,当迹长增加至 7 m 后,渗透系数变幅较小,原因是裂隙迹长增加至一定长度后相互贯通,
               在计算范围内已形成透水通道。
                 — 586  —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