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1年第19卷第3期
P. 7

2.00 cm/s,其中喜洲湾湖流流速相对最大(2.00 cm/s),而向阳湾北侧的弱流区和北部湖区南侧流速仍
               相对最小(1.20 cm/s)。

































                                图 5  洱海流场图(东风)                        图 6  洱海流场图(西南偏西风)
                   综上,洱海的常年主导风向(东风和西南偏西风)均与洱海湖泊自然走向存在较大的夹角,在以
               风场为主驱动力的湖流结构中,洱海湖流形成相对独立的北、中、南 3 个湖区(见图 5、图 6),尤其
               是中部和南部湖区在向阳湾附近的洱海东西岸最窄处常形成一个弱流区,从而对入湖污染物的自北
               向南输移扩散十分不利,易出现洱海北部湖区水质相对最差、南部次之和中部偏南湖区水质相对最
               好的局面。同时多雨的夏秋季(6—11 月)和少雨的冬春季(12 月至次年 5 月)其出入湖河道径流对洱海
               湖流形态和环流结构均无明显影响,但出入湖河道径流年内变化对出入湖河口区流态有较为明显影
               响,如西洱河出湖口。


               5  洱海入湖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


                   洱海属于大型中偏浅水湖泊,风是湖流运动的主驱动力,入湖污染物在风生湖流驱动及携带下参
               与全湖物质循环与交换。入湖污染物在洱海湖泊内的迁移扩散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性,不仅受湖泊环
               流形态影响与控制,而且与入湖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同时亦受湖泊调度运行方式影响。
               5.1  入湖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                洱海流域氮磷及有机污染物以城镇生活与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为

               主,主要通过入湖河流和农灌排水沟渠入湖,年内主要集中在雨季(6—10 月)入湖。据估算,2018 年
              (水文频率 P=45%,属平水年)洱海全年入湖的 COD、TP、TN 负荷量分别为 10919 t、131 t、1541 t
              (其年内分布见图 7)。从年内分布特征看,雨季入湖负荷约占 79.0%~84.8%,非雨季节仅占 15.2%~
               21.0%;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北三江入湖负荷约占 38.7%~49.3%,西岸苍山十八溪入湖负荷约占
               45.3%~54.7%,南部和东岸入湖负荷合计约占 5.4%~11.6%;从污染物来源组成看,农业农村面源
               负荷约占 49.4%~62.0%,环湖截污后入湖的点源负荷约占 15.0%~26.4%,湖面干湿沉降负荷约占
               23.0%~24.1%。因此来源于北三江和苍山十八溪片区的大量点面源随降雨径流集中入湖是近年来洱
               海水质超标的关键环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洱海水质年内分布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入湖污染物总量及其年内分布过程是影响洱海水质是否达标的关键因素,同时洱海入湖污染物
               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将对湖区水质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对比分析 2018 年洱海北部北三江、洱海西

                                                                                               — 285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